数字技术如何与治疗师结合以改善心理健康支持
许多人仍然认为面对面心理治疗是最佳选择。它能带来信任、细致入微的关怀和人际联结。然而,这种治疗方法会耗费大量资源,且在许多国家或地区,常常昂贵或难以获得。
另一方面,全数字化的心理健康应用程序虽然可以大规模推广,但许多应用程序无法维持用户参与度,或无法适应个人治疗过程的复杂性。世界卫生组织和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都指出,全球治疗缺口正在不断扩大。混合式护理通过将结构化的数字护理路径与以人为主导的治疗相结合,有效弥合了“可及性”与“个性化”之间的鸿沟。
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着这种混合式模式。剑桥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基于视频通话的认知行为疗法在缓解症状方面与面对面行为认知疗法同样有效。
一项针对欧洲大学生的可行性试验表明,经过六周的混合式干预,抑郁症评分显著改善。学生们每周通过视频会议接受简短的治疗,并结合基于应用程序的认知行为疗法练习,抑郁症状得到了中度至大幅的减轻。这代表着护理变革的下一个阶段:我们不仅仅要把技术融入护理,而是围绕数字与人类的持续互动重新设计护理体系。
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一位参加混合式护理项目的患者开始接受持续性焦虑症的治疗。她通过智能手机上的数字健康应用程序进行治疗。在此期间,她会定期与治疗师进行会谈。除了这些治疗之外,一位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教练全天候在线。她可以通过它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或就治疗项目中引入的概念或与治疗师讨论的练习获得额外指导。
人工智能教练会处理语音和文本输入,生成有用的总结供治疗师参考,并确保下一次治疗在患者自我进展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由此形成了应用程序、人工智能教练与面对面治疗之间的持续对话。
为了负责任地扩大混合式护理的规模,系统需要安全的实时数据流、用户友好的界面以及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专业从业人员。各国政府必须立即采取行动。2020年,德国的DiGA法案首次为处方数字疗法建立了报销路径。
韩国紧随其后,比利时、法国和奥地利等其他国家也都在探索可行机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AI-COA试点项目是一个有前景的起点。但总体而言,监管仍然落后于创新。公平的设计、多样化的训练数据集以及基于随机对照试验和真实世界证据的市场准入,应当成为常态。
心理健康护理并非始于诊所。借助智能提示、数字化签到、提醒和自我引导式反思,康复之旅可以更早开始,焦虑感也会减少。当数据能够证实进展确实在发生时,它能进一步强化动力。混合式护理改变了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知:人们不再仅仅是在危机时才寻求帮助,而是像保持身体健康一样,主动维护心理健康。
人工智能有潜力显著提升精神健康护理的早期识别与个性化程度,从长远来看,它将使技术能够提供即时支持。
研究表明,结合心率变异性 (HRV)、语音甚至脑电图 (EEG) 数据,可以更准确地识别精神压力。例如,结合心电图/HRV和脑电图信号,在区分高压力状态和低压力状态方面,准确率高达 95%。
虽然人工智能可以识别模式并提出干预建议,但它可能缺乏人类专业人员所具备的关系背景与伦理判断。正因如此,“人机交互”架构至关重要。人工智能收集信号并提出行动建议,而治疗师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承担起对患者的责任,从而确保最佳且个性化的治疗流程。
到2030年,混合式护理应当能为偏远地区提供个性化支持,并通过提供引人入胜的个性化项目,降低人均治疗成本,并减少中途辍学的情况。早期干预将因生理信号的预警而成为可能,患者能更好理解自身模式,掌握主动权;治疗师也能把时间用于处理复杂案例。结果如何?系统更具韧性,护理响应更迅速,生活更具自主性。
混合式护理并非妥协,而是一种革命性的治疗方法,它的核心是将数字平台的规模与数据优势,与专业人员的深厚专长和人文关怀相结合,开创精神健康治疗的新未来。